老古文化 2019-4-20 瀏覽量:72
正女身哉
他說這位太子很聰明,聰明到“適足以知人之過”,看人家的缺點、毛病,看得很清楚,“而不知其所以過”,可是他永遠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毛病。這幾句話,看起來很簡單,但是查查我們的二十五史,這樣的領袖,這樣的皇帝,這樣的皇太后,這樣的皇后,多得要命,差不多是人的通病。同時也可以說,是一般社會上做那些小領導人的通病?!叭羧徽?,吾奈之何?”你看我現在遭遇到這樣一個問題,碰到這樣一個老板,你看我怎么辦?
“蘧伯玉曰:善哉問乎!戒之,慎之,正女身哉!”當然蘧伯玉很清楚這個太子。他是大臣,也是老臣。他說你問得好,“善哉問乎!”他說你這個任務太難了,你必須要隨時戒備自己,講話要非常謹慎,“戒之,慎之”,就是說你要隨時警戒自己,處事隨時要謹慎。戒之慎之的“之”是虛字,不相干。但是我們做人做事,“戒慎”這兩個字一輩子就是做不到;這一篇是《人間世》,言行處處要戒之慎之,就是這兩個字?!罢碓?!”第一,你自己要站得正,就是我們普通話,你要思想純正,站得正,做得正,你要做一個正人君子。怎么樣是正呢?哪個人是歪的做人???誰都做得很正,而且誰也不會承認自己是歪的,尤其處在這樣一個政治環境,要做一個正人君子,要把事情做好,那是非常困難的。
——摘自《莊子諵嘩》
再說馮道
再說這個馮道,那真是了不起,大家要他盡忠,讀書人最高就是盡忠報國,但他在五代幾十年中間,多是野蠻民族、外族人來當老板皇帝,他為誰去盡忠???但是五代八十年之中,中國文化能夠保留住,卻是他的功勞。每一次政權改變,每一次天下的大動亂,都是非請他出來不可。當然他有本身的條件。那個時候政治的變動之中,豈止領袖被殺,左右大臣都要殺掉,但是刀鋒絕不會到他身邊來,殺不到他,也不忍心殺他,就可見這個人的品性不平凡了。亂世攻擊人的缺失,只有兩件事情,一是男女的問題,一是錢財問題。世界上批評人,不是說好色,就是說好財,不管上至皇帝,下至挑蔥賣蒜的人,你罵他都是這兩件事,這兩件事也都是很難有對證的。你說他貪污,你看到了沒有?看到不叫做貪污。但是馮道呢!什么都沒有,冰清玉潔,沒有任何缺點抓在別人手里,他本身非常正,做事也公正,沒有嗜好,真正是個學佛的人。
——摘自《莊子諵嘩》
正己而正人
我們中國人對“政”這個名稱的解釋。政就是“正”,所謂政治的道理,就是領導社會走上一個正道。剛才我們講到真、善、美的哲學觀點,現在引用哲學觀點來說,什么叫正?什么叫邪?也很難講。這就牽涉到人生的道德行為觀念,以及社會的、歷史的道德觀念等等,都受時間、空間的影響,而改變了觀念的標準。以前的社會型態并不適于現在的社會型態,過去歷史的標準,并不一定完全可以適用于現在。所以怎樣才算是正或邪,也是對某一時間、某一地區而言。但無論如何,政治的原則,就是“正己而正人”,自己先求得端正,然后方可正人,譬如一個教育家、宗教家,以感化的教育,轉移社會風氣,也可以說是“政者正也”的一個范例。帥之以正,這是孔子的定義,也是千古以來中國政治思想的一個名言。季康子是一個當權的人,所以孔子對他說“子帥以正,孰敢不正?”只要你領導人自己做得正,下面的風氣就自然正了,這是偏重于為政,偏重于領導而言的。
——摘自《論語別裁》